食品安全呼唤标准物质
一、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的进步,食品安全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也使得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有了更多的了解。前一时期,欧洲的疯牛病、二 英、口蹄疫以及转基因食品可能产生的潜在性危害,已在一定程度上给世界造成恐慌,使全球谈“食”色变。可以说,食品安全问题已经上升为全球性问题。
在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更令人担忧。近一时期,毒大米、死猪肉、地沟油、农药残留、瘦肉精等食品污染和食品中毒事件屡屡发生,许多消费者发出“我们还能吃什么?”的呼吁。据统计,1998年~2000年,中国消费者协会收到约46万件有关食品问题的投诉,占投诉总量的20%左右,其中绝大部分与食品质量、食品安全问题有关。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不是卫生不卫生的问题,而是吃了会不会丧命的问题。
二、影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
食品中具有的危害性通常称为食源性危害,大致可分为物理性、化学性以及生物性危害。当然,某些食品本身也可能含有对健康产生危害的成分。
目前,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危害是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最主要因素。主要包括致病性细菌、病毒、蠕虫、原生动物、藻类以及产生的某些毒素,属于生物性危害。这些危害的界定、检测和控制均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其次,农业种植、养殖业的源头污染以及工业污染导致的环境恶化,对食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这属于化学性危害。主要表现在农药、兽药滥用,水源污染等。
再次,国内一些中、小城市、乡镇及大中城市城乡结合部的一些无照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家庭式作坊,违法生产经营食品的现象十分严重,直接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属于化学性危害。
另外,食品工业中应用新原料、新工艺给食品安全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如现代生物技术:转基因、酶制剂等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食品新资源的开发等,其安全性能有待于研究与评价。
还有,科技的进步和检测技术的发展,也使一些过去未知的有毒有害物质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对食品安全的控制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导致疯牛病的阮病毒、食品的二 英污染、酱油中的三氯丙醇等问题。
三、食品分析标准物质的现状与分析
食品安全问题在我国已经引起了高度重视,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九届人大四次会议在“十五”建议和纲要中都明确提出:“加快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体系”,首次把食品安全写进党的决议中,党和国家领导也多次批示要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要达到党和政府的要求,技术保证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对食品安全进行检测的项目只有100多个,国际通行的美国FDA的检测项目多达上千个,而且,我国规定的技术指标和检验方法不够先进,无法满足需要。最为重要的是,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一致性及量值溯源性能起到良好保证作用的食品分析标准物质奇缺,致使实验室内部缺乏质量控制,实验室之间的测量缺乏可比性,造成大量无效测量、重复测量,不仅使我国在对外贸易中蒙受巨大损失,而且给不法之徒以可乘之机,对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危害。
我国食品分析标准物质与国际发达国家差距很大,主要表现在:
1.品种少,存在大量空白,不能满足需要
截止到2001年,我国颁布的食品分析国家一级标准物质为5种,全部为食用色素;国家二级标准物质中,食品分析标准物质共8个,其中5个为食用色素,2个为食品防腐剂,1个为甜味剂;环境化学分析标准物质中有17个食品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和一个国家二级标准物质,全部为无机元素标准物质。与美国NIST相比,我国食品分析标准物质不仅数量少,浓度范围窄,而且存在大量空白,如食品中营养成分、保健品成分、部分食品添加剂以及有毒有害成分等,远不能满足食品检测的需要。
2.定值多以单元为主,造成使用不便
在已有的食品成分标准物质中,有纯品也有基体标准物质和溶液。单一成分类标准物质较多,特别是早期研制成功的一些标准物质多是定值一些宏观的元素及一些针对性的元素,如K、Mg、Cd、Pb等。这样,在分析多组分试样时,一次无法得到分析结果,常需重复测量,既影响分析速度,又容易因分析条件变化而引入误差。食品的基体非常复杂,有许多有机成分,对测量影响因素很多,给准确定值造成极大的不便,而且样品千变万化,难以选择有效的定值方法,这也是目前食品标准物质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
3.食品标准物质不够稳定,影响发展
食品标准物质稳定性比较差,容易受潮发霉变质,对制备、包装、保存技术有一定的要求。如制备时需辐照灭菌、贮存时需低温冷藏等,有些研制或使用单位难以达到规定的要求。
四、建议
1.加强宣传力度,多方争取支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现在,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受到全社会各方面的广泛重视,这是很好的契机,应进一步宣传标准物质在食品安全技术保障中的重要作用,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尤其是经费的支持,将食品分析标准物质的研发,作为近一时期标准物质发展的重点。
2.开展技术合作,联合攻关,研制急需的食品分析标准物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使研制复杂基体的标准物质成为可能。但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难以完成品种繁多、数量庞大、水平很高的标准物质的研制工作,需要食品研究机构、食品检测部门、标准物质专业研究机构开展技术合作,联合攻关,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依靠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做好食品分析标准物质的研制工作。
3.研究食品分析标准物质的制备技术和定值方法
目前食品分析标准物质品种少、发展缓慢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基体复杂、样品稳定性差、制备困难,另一个原因是定值方法少。目前,我国研制的食品分析标准物质多采用相对测量方法,有些再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国外相应标准物质进行定值方法和分析仪器校准比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定值方法的准确度,但也限制了食品分析标准物质的发展。因此,研究定值方法,提高分析技术水平是发展食品分析标准物质的关键之一。目前比较公认的基准方法,如重量法、同位素稀释质谱法、库仑法等均是可溯源的较好的定值方法,在应用于某一具体物质时,还要做更细致的研究工作,如方法的适应性、重复性、不确定度等,以保证定值结果的准确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