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注册计量师案例分析要点及历年考查知识点
2016年6月8日, 国务院发布《关于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的决定》 (国[2016]35号) , 要求取消计量检定员资格许可事项, 与注册计量师合并实施。至此, 计量检定员的职业资格准入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取而代之的是注册计量师。势必会用很多计量工作者投入到注册计量师的考试中, 而一级注册计量师考试难点在《计量专业案例分析》。案例分析知识点多, 难度大。笔者结合历年试题总结了案例分析要点及历年考查知识点如下:
计量法律法规知识:
1.计量法律:《计量法》要求熟练掌握 (6章共34条) 。
2.计量行政法规:7部 (《计量法实施细则》等) 熟悉。
3.计量规章了解。
结合历年考试真题分析:每年都考, 都是平常会用到或者接触到的知识点, 这个要靠平时的积累, 多结合计量标准考核规范, 计量比对以及型式评价等综合考查。
一、单位和量值
1.量和量值
2.量纲:“是指给定量与量制中各基本量的一种依存关系, 它用与基本量相应的因子的幂的乘积去掉所有数字因子后的部分表示”量纲以大写的正体罗马字母表示, 如表1所示。
3.计量单位和单位制 (基本量和导出量)
4.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由国家实行法定计量单位制度”称为法定计量单位。也就是由国家以法令形式规定强制使用或允许使用的计量单位。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由两部分单位组成:国际单位制计量单位和国家选定的其他计量单位。
表1
结合历年考试真题分析, 单位、量值的纠错每年必考, 而且都是送分题, 只要平时多积累, 书写时多注意格式和各种表示方式即可。
二、计量标准的建立与考核
建立计量标准的依据和条件;计量标准如何命名;计量标准考核原则;计量标准如何进行定期溯源;计量标准的主要计量特性 (测量范围, 技术指标, 重复性, 稳定性) ;检定和校准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检定和校准结果的验证 (传递法和比较法) ;文件集的管理 (18个文件集) ;计量标准的考核程序 (新建标考核6个方面的资料或标准复查提交的11个方面的资料) 以及计量标准考核的后续监管等。
结合历年考试真题分析:每年必考, 知识点多而杂, 考查平时的积累, 最好是自己有建标的经历, 结合JJF1033-2016《计量标准考核规范》和JJF1069-2012《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等资料系统复习。
三、测量数据处理
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采用修正的方法 (在测量结果上加修正值, 对测量结果乘修正因子, 画修正曲线, 制定修正值表)
实验标准偏差:几种常用的实验标准偏差的估计方法 (重点掌握)
1.贝塞尔公式法 (适合于测量次数较多的情况)
2.极差法 (一般在测量次数较小时采用该法)
s (x) = (xmax-xmin) /Cn;Cn———极差系数 (查表)
3.较差法 (适用于频率稳定度测量或天文观测等领域)
最大允许误差的表示形式:绝对误差, 相对误差, 引用误差或它们的组合形式表示及相应计算。加权算术平均值及其实验标准偏差的计算方法和确定权值的方法。
检定时判断计量器具合格或不合格的判据:
当时, |Δ|≤MPEV判为合格, |Δ|>MPEV判为不合格。
当不满足时, |Δ|≤MPEV-U95判断为合格, |Δ|>MPEV+U95判为不合格, MPEV-U95<|Δ|≤MPEV+U95为待定区。
结合历年考试真题分析:每年必考, 测量数据处理是计量学的基础知识, 公式不多, 用处很大, 考点多, 实验标准偏差, 重复性, 稳定性, 加权算术平均值, 误差的表示形式, 检定结果的合格判断等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等。
四、异常值的判别和剔除
1.拉依达准则 (3σ准则) 。
2.格拉布斯准则 (需查表) 。
3.狄克逊准则 (公式复杂, 难度最大) 。
结合历年考试真题分析:2011年格拉布斯准则判断;2013年狄克逊准则;2014年格拉布斯准则;2015年格拉布斯准则。三种方法一定要多次演算, 熟练掌握 (前两种方法一定要掌握, 第三种至少要掌握到n=11~13的公式) , 注意有多个异常值的判断。
五、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
掌握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1.常见的概率发布及区间半宽度与保护因子。
2.相关性 (难点) , 协方差及其关系特点。
3.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 (测量仪器, 测量环境, 测量方法, 被测量等考虑) 。
4.A、B类标准不确定度评定方法评定步骤以及信息来源及如何确定区间半宽度。
5.GUM法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步骤。
结合历年考试真题分析:2011年三角形不确定度 (考虑相关性) ;2012年用天平和卡尺间接测量正方形密度的不确定度;2013年酸度计的不确定度和用电压表和标准电阻测间接测量电流的不确定度;2014年替代法测量电阻的不确定度;2015年计算电阻率及不确定度;2016年电阻功率计算外加不确定度评定和测速仪的测速原理的推导不确定度。熟练掌握JJF1059.1-2012, 并且要认真找几个典型的不确定度例子进行分析 (可找引入分量较少的) 。
六、比对和测量审核
比对和测量审核的含义;比对的类型 (国际比对和国内比对) 和比对组织 (主导实验室和参比实验室的确定及责任义务) 。
比对技术方案的制定:计量比对的实施程序;比对实施方案的内容包括实验室环境要求, 实验室联系方式, 传递标准描述, 传递路线 (三种比对路线方案图) 及比对时间, 标准的运输与交接, 比对方法和程序, 意外情况处理方法和程序, 记录格式, 以及参与实验室报告格式, 保密规定等。
参考值及数据处理方法:参考值来源的两种主要方式: (1) 以权威的两种作为参考值; (2) 由多个参比实验室的量值计算参考值的计算方法 (各参比实验室算术平均值作为参考值;各参比实验室加权平均值作为参考值;参考值为主导实验室和部分参比实验室加权平均值作为参考值的计算公式) 。比对结果异常值的处理, 异常值的判别和剔除。
附:历年一级注册计量师案例分析考察知识点 下载原表
比对结果的评价:比对结果评价示意图和比对结果评价表, 比对结果用En值 (归一化偏差) 和Z比分数法进行评价;比对结果通常用En值 (归一化偏差) 进行评价;当|En|≤1时, 比对结果可以接受;当|En|≥1时, 超出合理预期需要分析原因。
结合历年考试真题分析:2012到2015年连续考查4次计量比对, 主要考查比对路线图, 参考值的确定 (加权平均值作为参考值) , 异常值的判别和剔除, 比对结果的评价。2016年测量审核及其和能力验证的关系, 参考值的确定, En值公式的应用。可见计量比对和测量审核的重要性, 所以这个知识点必须掌握, 结合JJF1117-2010《计量比对》。
七、期间核查的实施
期间核查的策划:期间核查对象的确定 (计量标准和相关辅助设备) , 对于性能稳定实物量具可不做期间核查。核查方案的制定:包含选用的核查标准;核查点;核查程序;核查频次;核查记录的方式;核查结论的判断原则;发现问题时可能采取的措施以及核查时的其他要求等。期间核查的实施:期间核查的程序文件;期间核查的作业指导书;测量标准和检测设备期间核查的实施;核查方法。
结合历年考试真题分析:2012年、2014年、2016年共考查了3次期间核查知识点, 分别考查了核查记录中单位, 量纲, 书写问题;期间核查的内容, 核查超差应采取的措施 (方案) 及每年给试验室增加的工作量, 期间核查的作用;期间核查方案的制定, 绘制期间核查曲线并且判定期间核查结果是否满足要求。期间核查知识点比较简单必须掌握。
八、型式评价的实施
了解计量器具型式评价的目的和要求;评价范围和实施机构;型式评价的程序;型式评价结论的确定原则和判断准则;以及计量器具可靠性试验方法。
结合历年考试真题分析:2012年、2015共考查2次, 分别考查计量法律法规方面知识点及型式评价需要提交的资料等;型式评价范围, 型式评价机构的条件。参考JJF1015-2014《计量器具型式平价通用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