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温度测量仪实验室管理
计量学的许多实验都是在实验室完成的,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在不同实验室完成计量,分别为:一级实验室、二级实验室、研究实验室、校准实验室、流动实验室。校准实验室的目标往往是使用由更高级别的实验室所支持的标准,来完成较大数量的生产性校准工作。而流动实验室是把校准器带到被校准的测试设备的实验室,以便提供更好的校准后勤服务。根据具体需求,如需要实验室校准,可选择便携式仪表设备,同时需要满足实验室环境要求。在实际的管理中,实验室的智能温度测量仪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
1. 制定严格保养检定制度
实验室中智能温度测量仪的保养维护工作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管理规范进行,尤其是智能温度测量仪这种非常注重检定结果准确度的测量类仪器更是如此,检定合格则出具对应的检定合格数据,并记录到对应文件中。智能温度测量仪检定计划必须根据实际检定结果予以内审后进行调整。对于检验方法也需要审视,在特定时间内对监督管理工作进行回报以及披露,以便促进实验室仪器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与进步。同时对智能温度测量仪周期性的检定,实验室的使用单位也必须遵守,这也是实验室智能温度测量仪测量数据准确性的重要保证。
智能温度测量仪检定合格后出具对应的检定证书,对检定项目、时间、检定人等重要信息进行记录并存档,以便日后查找。智能温度测量仪检定制度必须合理、可操作,确保检定过程真实、有效,严格遵守检定的原则和规范,这就要求检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在检定前需要对检定工作的开展作相应的准备,尽量避免检定过程中出现失误。
2. 测量过程按照程序进行
在使用智能温度测量仪等计量设备进行测量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操作程序。首先要按照实验室检定原则,确定计量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和过程。技术资料可以为检定提供重要参考,在明确运用哪种检定方法和检定程序时,需要应用正确的技术资料,它包括技术规范、结构图纸、使用说明、注意事项和操作步骤等内容。由于部分管理员没有严格遵守规定,在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进行管理时,没有制定《仪器设备检定周期表》。相关校准报告没有经过审批,也没有确认程序和记录,对自行校准的设备仪器管理松散。还有的只挑出仪器中的一两台进行检定,然后就共享其证书或报告。在对智能温度测量仪进行实验室检定时,必须按照相关技术资料的要求和程序进行标准操作。对于每台新购置仪器设备的档案资料,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及时整理和存档,具体内容有:仪器设备的接收启用日期和放置地点;仪器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编号和制造商;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证书和验收单;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和结构图纸;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和维修记录;仪器设备的保养卡、保修卡和售后服务单等。
3. 正确标记相关数据
要做到正确标记数据,首先,在智能温度测量仪检定结束后要对检定结果进行判定分析,根据情况作出相应处理:对于那些满足规定的合格数据,要及时进行记录,同时确认分析检测步骤,制定出稳定可靠的检测方法;对于那些不满足规定的合格数据,同样要及时进行记录,明确标识不可用。为了不影响智能温度测量仪使用的精准性和避免温度计量结果的失效,在对检测步骤进行多次改进后,如果仍无法满足相关检定要求,那么测量数量必须放弃。
4. 保持计量人员稳定
实验室计量检定人员应当保持一定的稳定性,避免频繁调换,特别要防止缺员现象的出现,这些要求应当由实验室检定员管理制度给予明确规定。如果检定人员工作变动,那么在人员调换后,实验室必须迅速进行人员补充和开展相关培训。在人员稳定的基础上,实验室要注重培养检定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在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步骤,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了保证检定质量,实验室检定员的原始记录填写要正确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