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应对强制检定收费制度的改革
随着2017年4月1日计量器具强制检定停征强检费用的实施, 必将带来计量检定乃至中国计量事业的一次重大变革。从长远来看, 对于提升中国质量品质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但就收费与不收费而言, 均有着利和弊, 从现阶段看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收费强检对计量工作的弊与利
1.强制检定历来因为收费问题而受到众多用户的抵触, 总有用户因为费用问题而心存芥蒂, 特别是在集贸市场及个体商户的计量问题上尤为突出, 使计量器具强制检定出现了难、散、乱的困局。
2.强制检定因为传统习惯而被各方视为“大蛋糕”, 被关注并成为检定工作的重中之重, 进而被人诟病, 带来的是强制检定的无序状态, 加上用户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动态变化, 致使各级基层计量行政机构对强制检定的状况不易了解, 对于本地区的底数也难以摸清, 最终使强制检定计量器具无法做到依法有序管理。
3.《计量法》规定“使用实行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的单位和个人, 应当向当地县 (市) 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指定的计量检定机构申请周期检定。当地不能检定的, 向上一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指定的计量检定机构申请周期检定。”但在实际工作中, 法律的规定在很多地方无法真正落到实处, 申请检定的规定也只停留在法律的条文中, 各级计量检定机构实际上担负了计量管理的职责, 而真正的管理者却置身事外。
4.《计量法》规定“计量检定工作应当符合经济合理、就地就近的原则, 不受行政区划和部门管辖的限制。”也因为收费致使经济合理、就地就近的原则无法落实, 实际检定的“区域行为”“划地而治”变成了几十年约定俗成的规矩, 由此带来经济上不合理、工作中不就地不就近的现实。例如某用户在一法定检定机构附近, 却要送检到十里之外的另一法定检定机构。
5.传统检定是工作数十年的习惯和思维, 已深入人心, 工作模式及程序化运行良好, 计量资源比较充足, 利于计量工作的良性循环, 人员及机构的主动性更是毋庸置疑。
二、停征强检费用对计量工作的弊和利
1.突如其来的停征强检费用的做法使各级法定检定机构措手不及, 对于强检的利与弊无法全面分析, 由此出现许多不利的应对举措。推、脱、踢成了有些机构应对的基调, “大蛋糕”顿时变成了“烫手的山芋”, 进而使最基层强制检定业务激增而应接不暇, 人力及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凸显。
2.多年来检定业务在传统管理模式下, 使检定人员对于检定工作产生了错误的意识, 把强制检定工作看做了一种非公益性行为, 在强大习惯力量驱使下, 工作积极性高涨, 而当停征强检费用开始后, 其落差巨大, 后果可想而知。所以每个计量工作者对计量检定认识的深度和计量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3.目前部分检定人员的步伐极有可能跟不上当前形势的需求, “爱岗敬业”成了口头的豪言壮语, 行动上却是“慵懒散”, 和停征强检费用强制检定叠加起来的后果是工作大量堆积以及工作质量的大幅度下滑, 这对计量工作的发展极为不利。
4.强制检定的停征强检费用和非强制检定的收费, 可能导致部分法定检定机构将发生工作重心的变化, 由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法定检定机构”变成有片面追求的“检定机构”。这与其设立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更不利于法定检定机构的社会地位。
5.社会计量检定机构的检定工作受到强大的冲击, 其与政府设立的计量机构竞争优势荡然无存, 其资源一边倒地流向停征强检费用一方, 多年相互的竞争偃旗息鼓, 未来某些社会计量检定机构及营利性机构可能会消失。
6.停征强检费用强制检定, 必将扩大计量工作的宣传, 消除用户对于计量收费的后顾之忧, 使强制检定的新局面及优势凸显。随着强制检定工作的深入, 大量的强检计量器具涌入政府计量管理部门的信息平台, 计量管理部门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底数唾手可得, 这对于计量管理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众所周知, “中国质量”要走向世界, 作为技术基础的计量工作必不可少, 而做好强制检定工作, 打好量值传递基础, 才能使“中国质量”的高品质在世界的舞台脚站得更稳, 腰挺得更直。停征强检费用的实施, 使危机与挑战齐现, 机遇与困难并存。计量事业要得到腾飞与长远发展, 就必须抓住机遇, 挑战困难, 着眼长远, 全身心地投入, 聚精凝力地做好强检工作。为此, 我们计量工作者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认识计量工作对社会和对自己的重要性, 把计量工作作为一项事业来做, 树立干计量是为社会同时也是为自己的思想, 只有明白其相互关系, 才能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 在计量事业得到发展的同时, 自己才能守住这份稳定而珍贵的工作。
2.认真细致地把好强制检定的关口, 以法律为准绳, 以规程为尺度, 以计量器具合格为荣耀, 理清强检与非强检的范围, 依据经济合理、就地就近的原则实施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 打破约定俗成的区域化检定模式, 克服“本位主义”的固有思想, 做好强制检定规划, 充分发挥强制检定资源配置优势, 提高计量器具的受检率、合格率。
3.以长远的眼光审视计量工作。经费是保证计量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因素之一, 未来财政经费的支持将可能以实际的工作任务量为基础, 干得越多经费越充足。今天对强制检定“推脱踢”“慵懒散”, 必将造成明天的不利后果而影响计量工作的长远发展, 甚至丢掉一份工作都是可能的。
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计量工作, 要相信, 在构建以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申报为基础, 定检定期为支撑的计量大厦的过程中, 我们每个计量工作者只有竭尽所能、倾心倾力、乐于奉献, 这个大厦才会更加宏伟, 更加巍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