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三十余载苦功 终创吉尼斯纪录——记修正博物馆创建者修来富
2017年“5·20世界计量日”, 由修来富先生集30余年度量衡器具收藏创立, 共有馆藏度量衡器具7221件的修正博物馆作为“最大规模的计量器具展览”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该馆自2010年正式向社会开放以来, 已接待国内外参观者40余万人次, 举办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12次, 为中国度量衡历史发展提供了可供观摩和研究的最大的、内容最完整的教育场所和宣传阵地。为传承中华度量衡文化, 普及计量科学知识, 进行公平正义观教育和维护法制和谐社会秩序作出了特殊贡献。
2017年5月20日上午9:30分, 从吉林省长白山腹地中心城市通化传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官吴晓红宣布:修正博物馆对吉尼斯世界纪录挑战成功。经认证官和两名专家观察员现场核对、鉴评后, 修正博物馆以7221件计量器具藏品, 作为“最大规模的计量器具展览”被列为吉尼斯世界纪录。从认证官手中接过证书, 馆长修来富的脸上溢满了喜悦和激动, 他表示不久的将来要向度量衡藏品10000件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发起挑战。
与度量衡结缘
在吉林省通化市药谷内有家博物馆, 除展陈医药文化外, 更有别具特色的“计量文化”, 她就是修正博物馆。馆长修来富, 今年71岁, 身材魁梧, 方脸善目, 虽已年过古稀, 却面如紫铜。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 修来富跑遍全国各地, 收藏了7000多件古代度量衡器。开始收藏时, 他并没有一个明确方向, 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一件铁权, 上有“永平二年”刻铭, 字体古朴端庄, 一下子吸引了他。永平是东汉明帝刘庄的年号, 这件文物距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此刻他突然有了灵感, 以后就专收古权吧。古权把修来富带进了一个神奇的计量世界。进了这个门, 他才明白, 权与衡相连, 衡又与度和量共同组成了古代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计量方式。狭义的度量衡, 就是指长度、容量和重量;而广义的度量衡, 是指在法制规定下, 用统一单位、统一量值进行的一种测量活动。
收藏秤砣“铁了心”
20世纪80年代在很多人眼里收藏文物无异于收废品。特定的历史时期, 文物在人们眼中没有价值, 很多文物都是从废品公司拣回来的, 更别说是度量衡文物。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情况下, 他还是我行我素地收藏。他的老伴回忆说:“自从收藏了秤砣后, 他到现在就没往家交过一分工资, 还经常背着我向女儿、儿子请求支援。直到修正博物馆建成, 我是真的被他这份执着的精神所打动, 最后也支持他———让他的秤砣王国冲出亚洲, 走向世界!”在国内, 不论去哪里, 工作之余就到当地的古玩市场转。到国外出差, 也不忘海外淘宝。因为飞机是限重的, 所以每个出差的同事箱子里都装有秤砣。迄今为止他不会玩麻将, 不会打扑克, 更不会KTV, 闲暇时在房间擦拭秤砣, 爱不释手。
建计量博物馆———度量衡的紫禁城
他的这份执着、热情, 打动了他的四弟———修正药业集团董事长修涞贵先生, 他说:“三哥不是为了收藏而收藏, 他是要把中国文明的、文化的、内涵的东西给体现出来, 用最形象的 (藏品) 体现出来, 让大家一看就知道, 整个社会都在呼唤公平正义。”就这样, 2009年9月4000多平方米的展览馆落成。2010年年初设计布展完成后, 很多慕名而来的观众反响热烈。2012年2月因其展品丰富, 藏品质量高, 接待人数多, 省文物局批准将展览馆升级且更名为“修正博物馆”。
承办重大级别的计量文化研讨会, 为计量文化交流增光添彩
2010年5月20日“世界计量日”, 修正博物馆承办了由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组织的“中国古代度量衡研讨会”。研讨会期间, 与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和领导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度量衡展, 大家一致认为:度量衡馆藏品丰富, 内容系统全面, 其藏品之全在全国绝无仅有, 是研究我国各时期律制乃至东亚各国历史、经济交流与发展的重要依据, 为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2012年在海峡两岸“计量文化之旅”活动中, 接待台湾标准检验局一行80余人参观, 为促进海峡两岸计量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作出了贡献。2013年赴日本进行度量衡文化交流, 推动了中日古代度量衡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与合作以及相关信息的沟通。博物馆自开馆以来, 一直免费开放, 参观总人数达40余万人, 成为国内外计量文化交流和传统历史教育及学者研究的一个重要平台。
不遗余力, 做度量衡历史文化的传播者
2014年3月16日, 《探秘度量衡》国内首部关于度量衡专题的大型纪录片在央视正式播出后, 好评纷至沓来。这部专题片填补了我国度量衡收藏与研究史上的空白。修正博物馆丰富而又珍贵的度量衡藏品招来了中外收藏界人士艳羡的目光, 也引起了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栏目组的注意。通过精细的考察、论证之后, 栏目组决定制作一部大型纪录片。经过3个月的紧张拍摄, 纪录片完成了。这是一部以修来富收藏事迹、修正博物馆藏品为主要内容的反映度量衡文化与历史发展的专题片。这部专题片再现了修来富三十年抉择前行, 孜孜以求的收藏历程。介绍了修正博物馆的度量衡收藏, 并以此为依托全面而又生动地诉说了博大精深的度量衡文化, 呈现了悠悠几千年的度量衡发展历史。
2014年3月, 《修来富度量衡藏品选》一书书稿完成, 并自费印刷了1000册。该书介绍的度量衡文物不仅数量多而且珍贵, 其编录的某些度量衡文物为仅见。这本书卷首语最后一段写道:人生苦短, 来无去无, 留下念想, 不虚此行。物件定格在此书中, 让三千年珍品投明而光芒四射, 留给后人去品说、品鉴、品味。也想为中国度量衡史添上几枝绿叶。仅此而已。
放眼未来, 不断提升博物馆定位, 打造计量文化传承平台
2015年鉴于修来富先生对计量文化的特殊贡献, 他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我身边的计量人”称号。荣誉接踵而至, 他却没有停下脚步。随着度量衡文物增多, 为了更好地展示古代度量衡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他带领全馆人员整理了很多关于度量衡的趣闻小故事, 增加了知识性和趣味性, 并将原来的18组展位增加到现在的33组。2017年, 为了进一步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力, 修来富又决定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 用“最大规模的计量器具展览”吉尼斯世界纪录向“5·20世界计量日”献礼!
他还为博物馆的发展确立了近、中、长期目标, 期望将博物馆打造成中国度量衡文化发展信息库平台、中国度量衡文化研究协同创新平台、度量衡文化国际交流平台, 建成一所以计量文化学习和研究为主的大学。现在博物馆已迈出了第一步:一座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的新馆舍正在建设。建成后, 馆舍规模将扩大一倍。为了更好地发挥民办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和辐射作用, 2017年年初向吉林省通化市委宣传部申报“度量衡历史与文化”、“传统中医药历史与文化”科普基地, 与通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向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申报“计量知识科普基地”。
为传承中华度量衡文化, 普及计量科学知识, 进行公平正义观念教育, 修来富先生虽年已古稀, 却壮心不已, 度量衡博物馆正按照他设计的蓝图一步一个脚印发展。我们由衷地祝愿计量文化宣传阵地的明珠———度量衡博物馆在修来富先生的带领下发展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