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计量作用 促进内蒙古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发展
计量文献 •
“数”聚内蒙古, 祥“云”入九天, 内蒙古立足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 发力大数据云计算产业, 并形成磅礴之势。内蒙古自治区大数据云计算中心服务器装机能力超70万台, 投入使用30万台, 居全国首位。
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的云计算基地均落户呼和浩特市, 华为、中兴、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IBM、浪潮等公司也在内蒙古建设或入驻大数据中心。
国家工商总局、质检总局、航天科工集团将在呼和浩特市建设全国企业公示大数据中心、打假大数据中心、航天科工灾备中心。
二、内蒙古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产业的优势
内蒙古建设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具有多重优势。
1. 自然条件优越
内蒙古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8℃, 每年有3~6个月时间可使大规模数据中心设备自然冷却, 数据中心运营成本大大降低。内蒙古地质结构比较稳定, 能够保障数据中心稳定运行。
2. 区位优势明显
内蒙古毗邻8省区, 跨越三北, 靠近京津, 不仅是我国中西部承接东西的重要节点, 而且还是我国陆上通往俄蒙及东欧的桥头堡。
3. 电力成本较低
内蒙古有独立的电网, 大数据云计算产业的扶持电价为0.26元/k Wh, 可以帮助企业形成极具竞争力的综合成本优势。
4. 基础设施完善
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赤峰、乌兰察布等市专门规划建设了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园区。同时, 加快基础网络规划建设, 大幅降低数据中心运行成本和价格, 可为全国用户使用自治区计算资源提供网络支撑。
三、内蒙古大数据产业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数据产业发展起步较晚, 大数据云计算关键核心技术发展比较滞后, 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相关工作准备不足, 当前内蒙古大数据产业发展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缺乏统一标准, 未建立标准化体系
通过调研发现, 当前大数据中心建设从PUE等能耗指标到机房运行管理体系都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
2. 电力扶持政策没有落地实施
内蒙西部电网扶持电价0.26元/k W·h, 扶持政策还不到位, 没有得到落实。一座1万m的机房满负荷运行一天所消耗的电力约20万k W·h, 一个数据中心的能耗相当于十几个大型化工企业。
为此, 电力扶持对于大数据中心来说是重大优惠政策, 应尽快落实。
3. 水资源消耗大
数据中心冷却系统的制冷过程消耗大量的水资源。比如, 压缩式冷水机组的冷却循环水量约为205kg/k W, 按冷却循环水量1%~2%散失计算, 一个冷量为35160k W (10000冷吨) 的大数据中心, 每天补水量达到 (865~2074) t。因此, 数据中心的超高用水量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4. 未形成绩效考核体系
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 有利于促进企业提高工作效率, 进而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实际调研中发现, 目前无论是行政监督, 还是市场管理, 都未形成对企业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
5. 数据中心机房规模效应向大数据应用转变缓慢
自治区数据中心机房的建设速度很快, 但大多数数据中心的主营业务是机位出租、服务器出租、带宽销售、数据备份、电子业务托管, 而数据挖掘应用的业务比例很少, 使得自治区发展大数据产业链条不够完整, 缺乏产业竞争力。
四、如何发挥计量的作用
1. 注重政策制度的落实和对企业的有效考评
一是组织建立评价考核体系对企业进行年度考核, 如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由第三方计量机构开展PUE等能耗指标监测, 逐步形成与考核对应的奖惩机制。
二是通过计量数据分析, 支持政府部门加强政策制定、政策细化、政策落实, 使相关政策真正落地实施。
2. 加快推进计量和标准化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计量、标准、认证认可的质量技术基础作用。整合现有计量和标准资源, 结合产业实际, 利用计量资源, 实现对水、电、柴油等资源利用情况的准确摸底。组织相关质检部门、相关行业、企业专家制定大数据云计算的基础标准、技术标准、应用标准和管理标准体系。提高自治区大数据标准制定的标准话语权。
3. 利用技术手段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帮助企业通过技术手段提高水的重复利用效率。例如合理化设计冷却塔, 提高冷却塔的散热面积, 适当提高冷却塔的高度;按照设计参数, 对冷却塔的循环水量和循环管管径进行精确计算, 尽量不修正系数, 使循环水泵功率较低, 减少能源消耗;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处理冷却塔的水质, 比如除氧法、化学除藻和物理过滤处理等, 降低管路的破损;消防水和冷却水相结合, 节约水源并减少清洗次数, 对管道回流系统设施进行合理化设计等。
发挥计量技术机构对水资源利用的技术优势, 开展水平衡测试, 对水资源利用现状评价, 对水资源仪器仪表进行检定和测试等。
总之, 计量工作者在内蒙古大数据计算产业发展中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