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中的度量衡(十二)
举足为跬
汉语拼音:jǔzúwéi kuǐ
出处和示例:◇《小尔雅·广度》, “跬, 一举足也;倍跬谓之步。”
链接度量衡:在我国远古时代,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产的需要, 如何测量田地对于农业生产活动来说至关重要, 于是古人发明了以“步”为依据的测量方法, 《榖 (gǔ) 梁传》曰, “古者, 三百步为里”“二百四十步为亩”。那么如何计量“步”的大小呢?商鞅指出, “举足为跬, 倍跬为步”, 即单脚迈出一次为跬, 双脚相继迈出为步。“跬”实际上成为早期社会中土地面积测量的最小单位, 即1步=2跬。现在人们耳熟能详的《荀子·劝学》中的名言,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也说明了这一点。
一丝一毫
汉语拼音:yīsīyīháo
出处和示例:◇《宋史·司马康传》, “凡为国者, 一丝一毫皆当爱惜, 惟于济民则不宜吝。”◇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回, “我的行李, 是一丝一毫不能少我的, 少了一件, 叫他拿银子赔我。”
成语解释:丝、毫比喻非常小, 微乎其微。一丝一毫原指一点点儿, 极小或极少。形容认真负责, 一丝不苟。
链接度量衡:“丝”“毫”在这个成语中均指我国古代量值微小的长度计量单位。《孙子算经》有, “蚕所吐丝为忽, 十忽为一秒, 十秒为一毫, 十毫为一厘, 十厘为一分”的说法。这些十进位的“分”“厘”“毫”“秒”“忽”等都是长度上量值很小的单位名。到了宋代, 则把“秒”改成了“丝”;清末时又把长度的小单位定到“毫”位止。我国古代度制通常1尺=10寸, 1寸=10分, 但历朝历代“尺”的量值并不一致。“一丝一毫”成语出自《宋史》, 宋代1尺约合31.4厘米, 推算下来明代的1丝=0.000314厘米, 1毫=0.00314厘米。